Quantcast
Channel: 磨房·安全回家
Viewing all 39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关于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的整理,以及制作成户外头巾(飘飘创意),请大家讨论以便定稿,谢谢。

0
0
一、户外安全是喜爱户外活动的驴友们首要注意的问题,苟且才有诗和远方!
二、前不久大家熟悉的未济走了,非常痛惜,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财富,谨此缅怀。
三、经过同冲哥、小驴讨论沟通,要做一份“户外安全注意事项户外头巾”,目的是大家能随身携带,危急时能提醒自己,安全回家。
四、图片为样稿,希望大家多多跟帖,具体内容多讨论,由于是做成户外头巾大小,内容尽量精简,只涉及紧要的东东。

2016.8 广西4驴友擅闯保护区 每人挨罚2千

0
0
http://news.sina.com.cn/c/nd/2016-08-30/doc-ifxvixsh6966690.shtml

新华社南宁8月30日专电 (记者 何丰伦)来自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消息,擅自闯入自然保护区的4名“驴友”,在悬崖被困解救后,被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处以每人2000元的罚款。旅游业内人士呼吁:“驴友”选择徒步旅行,应充分掌握当地目的地情况,不宜涉险旅游。

  8月29日,金秀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来自南宁的林某、黄某霞、罗某桃、陆某强等人每人开出了2000元的罚款。理由是未经允许擅自闯入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月27日,这4位“驴友”为看日出,擅自选择闯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并在圣堂山乱石坡一带迷路。“驴友”拨打110报警后,当地警方和保护区管理局组织70余人的救援队伍前往搜救。直到当晚10时50分才发现两男两女的遇险地点,28日凌晨6时,搜救人员才把他们搀扶回金秀县城。

  金秀县当地警方表示:今年入夏以来,金秀县已发生多起“驴友”到大瑶山探险而被困的事件,使得当地政府因为搜救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议游客在安全的景区游玩,切勿擅闯自然保护区。

洪荒之地—香港南果洲露营观星

0
0
洪荒之地—香港南果洲露营观星

2016.9.18女孩华山失踪一个月后,确认发现遗体

0
0
http://news.163.com/16/0904/04/C03HN94M00014AED.html
文昌籍女孩陈雯单独赴华山旅游失联至今已超过一个月。期间,除了陈雯的家属迫切地等待着消息之外,该事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陈雯辞去工作后,从今年6月1号起便从深圳出发,前往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游玩,随后来到西安,并独自上华山游玩。然而,自8月2日起,陈雯在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南峰与外界及亲朋失去了联系。

后来,由于联系不上陈雯,其家属才发觉事情不对劲,便在8月底来深圳找陈雯。陈雯的弟弟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8月28日在深圳立案,9月1日就来到西安找人了。


9月9日,华山景区方面当日安排了6名搜救人员以及管理站工作人员进行搜山。昨日下午,华阴市警方发布消息称,陈雯尸体已被发现。警方介绍,自9月初陈雯的家属向华阴警方报案以后,十几天来,华阴警方就在华山附近展开了大规模的搜索。9月9日,搜寻人员在华山西峰下发现一具女尸。日前,经鉴定,死者系陈雯,目前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2016.9.16北京驴友迷路摔下山崖被找回

0
0
http://news.wmxa.cn/n/201609/374061.html      
        9月16日晚19时 13 分,北京房山消防支队上方山中队接到报警,房山区十渡镇东湖港景区野山上有多名驴友被困,且有驴友摔下山崖伤势严重,上方山消防中队出动一辆消防车,7名消防官兵火速赶往现场实施救援,城关中队随后增援,经过近20小时,成功将所有被困人员救下。
  消防官兵于20 时 32分到达被困区域山脚下,迅速与属地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并制定了救援措施。中队6名官兵和派出所民警携带专业救援装备在当地一名熟悉山路的向导带领下进山搜救。由于没有手机通信信号、夜间能见度低、山路崎岖、植被茂密,且地形复杂,坡度较陡,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搜寻,9月17日凌晨1 时 20 分,救援消防官兵通过轮流呼喊等方式,精准确定了被困者位置,并找到其中的11名被困人员。经了解,该被困驴友团共16人,由于进山后迷路,这11名被困人员与其他5名驴友走散,5名走散的驴友状况不明,也无法取得联系。
  11名被困人员大多为妇女,其中有一名年龄较小的女孩,此时体力已严重透支,且由于夜间被困山中受到惊吓。救援官兵将携带的饮用水分给被困人员,并进行心理安慰。经过短暂停歇,消防官兵决定采用绳结捆绑的方式护送被困人员下山。消防官兵主动背负着被困者的行囊,成功将11名被困者转移到山下安全地带。
       由于另外5名驴友仍无法取得联系,消防官兵顾不上休息再次进山搜救,经过4个多小时的搜救仍未发现被困人员,此时,蓝天救援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发现了5名被困驴友,其中1名驴友摔下悬崖,请求消防官兵携带山岳救援器材进山救援。
  考虑到上方山消防中队救援官兵一整夜的搜寻、营救和再搜寻,体力消耗过大,市“119”指挥中心决定调派房山支队城关消防中队出动“接力”救援另外5名被困驴友。
  17日清晨,城关消防中队携带山岳救援软担架和绳索在蓝天救援队的指引下找到被困人员。救援官兵采取三角支点固定等方式,成功将摔下30多米悬崖的驴友救出。该名驴友伤势严重,腿部、手臂多处骨折,只能抬着,加之山路陡峭崎岖,下午4点左右,消防员终于将其安全护送下山。(北青报记者 李宁)

紧急!

0
0
有在郭亮村的朋友吗?能否尽快联系到这家人家,有急事!

08月14号福州晴天户外刺刀峡谷溯溪出意外

0
0
 转发;
                                     关于8.14事件的通报
       本公司发起的8月14日结伴同游刺刀峡谷溯溪活动中,一名同行驴友不幸发生溺水意外(有穿救生衣、安全头盔、统一购买保险),经过领队、同行队员以及闽侯县红十字会(阳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的应急救生员在第一时间经行施救措施,仍未能抢救回来,所有人心情都无比沉痛,现正在与家属处理善后事宜,简单经过如下:
    12:30左右队伍下撤到入溪的第一个落差处,微笑嘱咐队员原地等待,等放好绳子才能下来,在绳子尚未放好的情况下,她和同行的朋友先下水潭,她朋友在前下到水潭,她的脚不幸被卡在岩壁和大石头缝隙里,水上下落差不到1米,虽然穿了救生衣但是水流湍急,把她冲倒,水冲得她抬不起身体,微笑跳到水里想去把她身子抬出水面,接近到她时被水冲出4/5米远,春天、阿迪、四海还有其他人在拉她的时候,春天掉到水里,阿迪双腿擦伤,其它几人也不同程度受伤,还有好几个驴友参与救援,最后是从上面将人拉出来,立即转移放到水潭旁边平地进行抢救,从卡住到上岸大约10分钟时间,上岸后立即由刚好同在溪中拉练的阳光救援队救生员进行心肺复苏,并第一时间报110、120,报保险公司。并由其同行朋友联系其家属。心肺复苏持续约2小时。等到救护车到水库堤坝停车点时,用事先制作好的临时担架将其抬出送到停车点。 公司负责人在接到通报后第一时间由兔子带后备队员从福州赶到事发地点进行现场处理。
    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但选择积极面对,目前公司所有人员都在尽最大努力处理善后事宜,我们不逃避、不回避、尊重事实,承担该负的责任。                                                   

                                                                     福州晴天户外运动有限公司                                                                                          2016-8-14                                            

新疆600人12架直升机 搜索失联女驴友

0
0
http://slide.news.sina.com.cn/s/slide_1_2841_103952.html#p=1
广东20岁驴友任安儿自9月24日与其他3人结伴徒步喀纳斯迷路失联后,经过喀纳斯景区组织公安、边防、森警、林业管护站、牧民及救援队多方力量10余天的搜救,10月4日被搜救人员发现,已不幸遇难..........

这几个人不带GPS,在冰天雪地的无人区荒野里乱走,愚昧无知。失联后需动600人12架次直升机进行搜索救援,兴师动众费用巨大.......

长沙驴友云南骑行失联(请有线索的朋友们跟帖,欢迎顺手转发共同寻找,此人为磨房用户猫砂的多年好友)

0
0
以下信息转自长沙户外论坛中的:

论坛刚刚得到消息:
2016年10月13日中午14:00传来云南同线路骑行爱好者信息:
西哥跟我云南骑行的路线是同一条路线,都是从国境线到昆明,而且都是独游,昨日看到骑友宁静发的消息,感概不已,今天特意通过公众平台广而发之,希望神奇的朋友圈能够发挥神奇的作用,希望西哥平安!希望驴友们都行动起来!
麻烦朋友圈的朋友转发此贴,尤其云南的兄弟转发此贴,在此谢谢了!虽与西哥素昧平生,但作为一名驴友,尤其爱好独游的户外爱好者,尤为牵心,感同身受!真心希望西哥平安无事,一切平安!
2016年10月13日中午12点已经开始联系云南当地朋友转发朋友圈和沟通。
2016年10月13日上午11:00其家人已经报案,具体情况稍后更新。。。。
2016年10月13日上午10:40,最新消息,其店面因地铁施工正在转让,跟店面收尾工作人员最后一次联系是9月29日,其收到10月1日家人汇去的十万元款项卡内最后一分钱均被转走,据朋友分析,其情况可能比较危险。
2016年10月13日上午,最新情况,10月1日当事人要家里给他打款10万元,第二天10月2日下午五点被转往包头一个家具商,同时得到9月25日他在几个朋友的小群聊天的对话,隐含的内容比较诡异。
2016年10月13日晨,了解到最新情况,10月1日西哥给家里电话,家里给他打了一比较大的款子,此后电话关机,到今天12天两个手机号码都关机,失联,今天家属将查询他的银行账户,如果账户清空,将马上报警。(紧急联系人:水哥:13786191811,注明此水哥不是户外的开房车的水哥)
2016年10月12日长沙户外爱好者西哥(网名)已经单独骑行出行云南20余天,户外几位其好友均已确定此事,而西哥失联近12天。最近一次联系是2016年10月1日,从10月1日起到现在手机一直是关机状态。各位驴友骑友,如国庆期间在云南与之相识,请告知方位。目前他两个已手机无法联系。
特发次帖子,希望有信息的朋友请在本帖后跟帖,希望能尽快找到他。
2016年10月13日凌晨0:06分我是老黄-于湖湘驴友社区
西哥近照:





西哥2016年9月23日最后发的一次朋友圈信息和四张照片:


2016年10月13日晨,了解到最新情况,10月1日西哥给家里电话,家里给他打了一比较大的款子,此后电话关机,到今天12天两个手机号码都关机,失联,今天家属将查询他的银行账户,如果账户清空,将马上报警。(紧急联系人:水哥:13786191811,注明此水哥不是户外的开房车的水哥)
2016年9月23日最后留的朋友圈的图片为滇池边的晋宁谷堆山。离昆明不远。



2016年10月13日上午得到最新银行信息,10月1日要家里人打款10万给他,10月2日下午五点,基本所有款项(9万5千)都转到包头的一个家具商。


以上信息全部摘自长沙的户外论坛,昨晚得知此消息,我也是彻夜难眠,悔恨痛哭。一个认识多年的挚友,就这样失联了,我特别恨自己这些天对他的关心减少了,特别特别恨自己!
想起以往会经常浏览他的朋友圈,做一些恶作剧的点评,无伤大雅的玩笑,,国庆假期我居然只顾着自己的事情,忽略了他,真的很恨自己!!!
还记得他从熬太出来,发了条信息说留了几条自家店里的竹纤维底裤,藏在某个地方,希望我也去走熬太,帮他找出来!还记得他在武功山金顶妖娆的露出大腿拍美人照时的大笑!
就是这样的一个乐观,帅气,大方,真诚的驴友!
希望在云南的朋友,尤其是丽江的,能扩散出去,帮忙寻找!!驴友天下一家人,在此劝告大家,无论如何都尽量减少一个人出行尤其是长线!!!
猫砂在此感谢每一个浏览过此贴并动手转发出去的!


谢谢!
以下是我们共同的一些好友做出的推测:
9月10从昆明飞西双版纳  
9月23号西哥发的最后一个朋友圈在谷堆山 我百度查了下这个地方离昆明约60公里 
9月25号西哥又在丽江和水哥发了消息   
10月1号要家人打钱给他  2号钱被刷走了一分不剩   
这个可以推断:一. 肯定没有去老挝,不可能出国。
二. 23号到25号两天时间不可能骑车到丽江。坐飞机应该查的到记录,但是没有记录。所以火车的可能性比较大。
三. 2号钱被poss机器刷了,肯定不是偏远的地方,在市里的可能非常大。十有八九应该是在丽江出的事

20161015福州两高中生在鼓山赏瀑失足坠崖受伤

0
0
http://news.163.com/photoview/00AP0001/2205382.html#p=C3HM2JQ800AP0001
       记者向福州消防支队证实,今天上午11:10左右,接到福州市晋安区鼓山松之恋登山道1200米处有两名游客不慎坠崖的报警。由于报警人最先拨打110,民警到场后发现无法将游客转移上来,随后协调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调派鼓山消防中队7名消防官兵消防警力到场共同协助救援。
       鼓山中队消防官兵告诉记者,坠崖的游客是两名高中学生,都是男性,事发时正和另外一名同伴游玩鼓山,为了观赏瀑布失足坠崖。消防官兵到场时,已经有登山爱好者和晋安医院的医护人员陪在两名少年身边简单处理伤势。经初步勘察,两名学生所在位置距离景区的道路有近30米的高度落差,其中一名学生眼睛受伤,左手臂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但意识较为清醒,没有生命危险。另一名则受伤较轻,两人都没有生命危险。
      在对伤者进行必要的包扎后,消防官兵将其固定在金属担架上,瀑布上方其余官兵利用安全绳索配合着将担架往上转移。12点55分左右,两名坠崖者都已被成功救出,目前两名受伤的男生都已经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20161023四川宜宾一农妇被受惊野猪咬死

0
0
原标题:宜宾:野猪被村民追赶到处逃窜 29岁女子被咬身亡  
 http://news.sina.com.cn/s/wh/2016-10-24/doc-ifxwztrt0289999.shtml

  四川新闻网宜宾10月24日讯(记者 李春雨)昨日下午,宜宾市宜宾县双龙镇一名农妇在野外农作时,被突然出现的野猪攻击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悉,由于该镇老房村时常有野猪出没,为了保障群众自身的安危,村民组织力量对野猪进行追赶,野猪在被追赶过程中逃窜至双龙镇新和村春花组,将正在地里干农活的村民李某某咬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派出所接到群众电话报告后,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勘察、走访、调查和取证工作。目前,该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悉,死者李某某今年29岁,是双龙镇新和村村民。事件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组前往现场开展相关工作。据悉,当地党委政府将根据公安部门的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

2016-11-23 七旬翁行山墮坡被困 女憑手機定位 APP 助尋回

0
0
如果家有不常说往那个山头跑的,应该安装能遥距启动的手机定位程式 :grin:


來源: https://hk.news.yahoo.com/七旬翁行山墮坡被困-女憑手機定位app助尋回-111300470.html

一名七旬老翁今早獨自到沙田花心坑行山,至中午仍未回家,其家人擔心出事遂報警求助。警方接報登山搜索,期間事主的女兒憑藉父親智能手機內的定位程式,快速鎖定其位置,救援人員最終成功救出事主,並送院檢驗。

據了解,73 歲退休會計姓黃老伯,一直有行山習慣,主要在黃泥頭一帶。黃伯於一年前因中風影響說話能力,其女兒擔心他出意外,遂在其 iPhone 手機內安裝定位程式。

今早約 9 時,黃伯獨自離開住所,前往沙田花心坑行山,期間懷疑跣腳跌落山坡被困。至中午時分,其家人見黃伯仍未回家,多次聯絡不果,恐怕他發生意外,於是報警求助。警方及消防接報到場,在黃泥頭一帶搜索,但未有發現。

期間事主女兒根據其父親手機內的定位程式,發現他確實位置在花心坑,於是通知消防及警方。最終救護人員成功在小瀝源對上的花心坑發現受傷的黃伯,當時他全身濕透,不斷顫抖。救護員將他抬落山送院檢驗。

黃伯經初步檢查,證實手腳擦傷,惟頭部需要接受 X 光檢驗,目前情況穩定。其親友隨後趕往醫院了解情況,並向協助的警員握手道謝。

冬天皮划艇的技术,台湾事故心理剖析, 风险系数分析评估--皮划艇安全系列之九

0
0
http://www.paddlinglight.com/articles/kayaks/winter-kayaking/

Winter Kayaking

January 21, 2010 by Bryan Hansel

“There is no bad weather, only the wrong gear.” -Minnesota Proverb
Winter shorelines feature ice formations, ice caves, and the air is crystal clear which allows you to see for miles. On a blue-sky winter day, I feel there’s no other place I’d rather be than on the water paddling. With the proper gear and precautions, winter needn’t be a reason to stay off the water. Luckily, for me I live on the north shore of Lake Superior, and its shores remain ice-free for most of the winter. Some winters, we have only a few weeks of ice, and during some, we have months of ice. If you have open water, as long as the air temperature remains above 15 degrees Fahrenheit, kayaking remains pleasant with the right gear–below 15°F water freezes so quickly on your kayak and gear freezes that it isn’t as fun.
Dressing for Water Temperature
To properly dress for winter kayaking, you must account for heat loss through conduction, convection, evaporation, and radiant heat. The old kayaking adage that you must dress for immersion becomes even more important. Not only is the air cold, but the water is cold, and through convection the cold air and water–which works 25 times faster than air–seeks to draw the heat out of your body. The water’s surface contacts the hull of your boat and through-the-hull conduction robs your body heat by drawing it away. Because you’re exercising and in and near water, evaporation from water and sweat cools you down. And your body always radiates heat.
In addition to the four forms of heat loss, you must manage the risk of becoming immersed in cold winter water. On Lake Superior, according to the NOAA Great Lakes Coastal Forecasting System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January ranges from 34°F to 38°F. If you fall into that cold of water without protection, you have somewhere between 10 and 20 minutes of time to reënter your kayak, while your body retreats into shell/core compensation, before you lose strength and dexterity. You may also suffer from cold shock, which is a hyperventilation-like and gasp reaction, typically lasting one to three minutes. During cold shock, you could inhale water and drown.
Consider the following clothing items mandatory for winter paddling:
A drysuit, like my favorite Kokatat’s Gore-Tex Meridian, and plenty of insulation will keep you warm while paddling and gain you extra time if you become immersed into the water. The insulation under the drysuit forms dead pockets of air, which helps prevent convection. Despite the drysuit’s breathability, it helps trap radiant heat emitted from you and reduces evaporative heat loss.
A lifevest keeps you afloat and helps keep your mouth above water if you suffer from cold shock. It also helps you save energy by relieving the need to tread water. A trick related to keeping your mouth above water is shouting “capsized swimmer” the second you come up from a swim. This forces water away from your mouth and prevents you from inhaling water.
A neoprene hood, like NRS’s Mystery Storm Hood or a diver’s hood[img]http://www.assoc-amazon.com/e/ir?t=paddlinglight-20&l=as2&o=1&a=B004B52N5K[/img], helps prevent cold shock during immersion, limits convection, evaporation, and radiant heat loss. On days were the risk of immersion is low, a stocking cap should be considered.
Neoprene gloves or mittens, like NRS’s Natural Gloves or Toaster Mittens, protect your hands from the cold and keep them functioning.
Warm socks and neoprene boots, like Kokatat’s Nomad Paddling Boots, keep your toes toasty while in the kayak and when getting out near shore.
For comfort, consider adding heel pads and a seat pad to help fight through-the-hull conduction.
Also bring: Extra clothing, equipment, a bothy, a thermos of hot water, first aid, emergency kit, a way to start a fire and anything else needed for an emergency, like a ditch kit.



Items to Monitor While Winter Kayaking
Besides watching for the normal things you would when kayaking in the other seasons, like the wind, weather, and waves, while winter kayaking you should watch items for ice build-up.
Deck ice builds up quickly from splashes and drips from your paddle. So anything you keep on deck, like a bilge pump and paddle float will quickly and solidly freeze to your kayak. As your deck bungee cords freeze, they lose elasticity and become useless–a good reason to consider traditional Greenland decklines and sliders.
Your sprayskirt and grab handle may become encased in ice and freeze to the kayak making them hard or impossible to remove. A grab handle frozen to the deck may make it impossible to perform a wet exit if needed. Continually check these items and break the ice off of them to keep them flexible and working.
Pack ice moves with the current and wind. This can block access to open water and block access to shore. Although, not impossible to move through, it makes it difficult, to say the least, to get your kayak where you want it.
The shoreline will be icy. Prepare to slip. Sometimes the shoreline becomes covered with high shelves of ice that make it hard or impossible to land a kayak, scramble over the ice, and come ashore.
Hypothermia. Know the signs, mental status change and shivers, and watch for them in yourself and in your paddling partners.

Skills and Risk
Because of the cold, winter paddling is risky. If you go, you should have the skills to handle the conditions you expect, you should bring a friend, dress properly, be ready for the worst, and have a reliable roll in case the worst happens. Consider winter paddling only on days that are well within your and your partner’s skill levels. Always approach winter paddling with a conservative risk management plan, because there is little room for error when the water is cold and the air is cold. It’s easy to die out there.
http://www.americanwhitewater.org/content/Accident/detail/accidentid/4092/

http://www.americanwhitewater.org/content/Accident/detail/accidentid/3925/

我一个朋友失踪了

北大女生和10岁男童滑雪丧生,雪场如何成夺命之所?

0
0
2017-01-20 新京报
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雪场,大家滑雪千万量力而行!



1月18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滑雪场,一名来自北京的10岁男童滑雪时意外受伤,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就在两天前,北大女生李某在该区万龙滑雪场滑雪时意外身亡。



北大女博士滑雪时撞树身亡


据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通报,1月16日,该院一位同学在京外某滑雪场意外受伤,经送医抢救无效不幸身亡。知情人透露,出事的同学姓李,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博士。16日上午11点左右,李某在张家口崇礼区万龙滑雪场滑雪时出现意外,送往崇礼区人民医院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雪圈里都在说这个事,听说李某当时在高级道上滑雪,过旗门后速度太快,没有拐过去,一下撞树上了。”一位来自北京的滑雪爱好者称。“出事的是腾龙道,那条道之前举办了中国高山滑雪精英赛,一直到出事当天都是封闭的。”另一名来自北京的滑雪爱好者称,16日当天,他也在万龙滑雪场,看到腾龙道的入口用网封住了,就滑了旁边的雪道。


▲女生滑雪遇难事发现场。网络图片

现场一位目击者证实了这种说法,他告诉记者,事发时,李某正从腾龙道上练习旗门技术。从上端的陡坡完成旗门之后,正要下到第三索道,在右转弯入槽处,因为未能控制好速度,直接撞在了附近的树上。

昨天下午5点,新京报记者来到万龙滑雪场。滑雪场安保负责人陶先生回忆,16日上午11点左右,滑雪场救援人员接到电话,得知李某出现意外。“在A8道下方树林处,救援人员发现了李某,当时已经快不行了。”陶先生表示,当时,李某是在A9道腾龙道滑雪,腾龙属高级坡道,坡度较大,约有30度左右,“从上面滑下来,人的速度大概能达到80迈。”陶先生称,李某从A9道腾龙道滑下来时,欲从林间的雪道中穿至A8道。“但当时速度比较快,她刹了两次没刹住,不幸撞到了树上。”



记者观察发现,该滑雪场的中级坡道旁边设有防护网,坡道下方也有海绵垫做阻挡。但腾龙道的雪道与旁边的树林之间并没有防护网。对此,陶先生解释说,“没有安装防护网是满足滑雪爱好者穿树林的需求,在林间滑野雪也是一个滑雪项目。”



有网友质疑李某滑雪水平不高,但记者查询北京大学体育部官网得知,2016年2月3日到4日,在渔阳国际滑雪场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上,北大派出十名选手参赛,其中就有李某。

李某成绩优异,2014年,她保研进入北大。李某去世后,其朋友圈里一片哀悼。“我敬佩你,尊重你,相信你必能成功,你的实力不比我认识的任何一个男生更弱。毕业后,我常常想,再次聚首恐怕要等到同学新婚的盛宴,那时候不知大家会是怎样,你是否已功成名就。但我万万想不到,毕业后再次听到消息,竟是这样的噩耗。”李某的一名同学称。



10岁男童滑出雪道坠崖



李某死亡后第三天,崇礼滑雪场再次传来噩耗,一名10岁北京男童在滑雪时出现意外身亡。



据死者的父亲关先生介绍,18日上午9点左右,他带儿子小宝(化名)来到崇礼太舞滑雪场滑雪。“当时儿子在中级坡道上滑雪,坡面很平缓。”到11点左右,救援人员发现孩子躺倒在坡道右侧的斜坡之下。“孩子被发现的时候还哼哼着说疼,送到崇礼区人民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关先生称。

关先生来自北京,据其介绍,小宝虽然才10岁,但已经有5年的滑雪经验,“要不是太舞滑雪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我孩子怎么会死。”关先生称,小宝所在的滑雪道有一段护栏下方空隙特别大,有1米多高。护栏外面是10米左右陡崖,下面到处是石头。关先生称,儿子在滑雪的过程中,不幸从护栏缝隙下滑了出去,然后坠落到陡崖下。


▲网传事发现场图片。网络图片


“如果滑雪场的护栏没有缝隙,我的儿子就不会死。”关先生质疑,太舞滑雪场的设施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且滑雪场内没有监控,“我孩子是因为什么滑了下去,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表示,孩子被发现时还有呼吸,但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采取了不当措施。“他们用气垫将我儿子从上面滑了下去,我觉得在颠簸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受很大影响。”关先生称,目前,滑雪场方面的负责人并没有给出合理解释。“他们坚持说,他们的设施都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昨晚,记者就上述问题联系太舞滑雪场,工作人员称需请示领导,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据太舞滑雪场官网介绍,该滑雪场坐落于崇礼最高山峰玉石梁,是崇礼地区落差最大的滑雪场。2012年由北京瑞意集团投资建设,并由五届冬奥会场地设计团队“加拿大ECOSIGN公司”操刀设计。


官方提示>>>>
初学者滑雪要有正规教练陪护


昨天上午,崇礼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16日上午11点左右,一名北大女生在万龙滑雪场发生意外,滑雪场医护人员紧急救治后,转送崇礼区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身亡。目前,死者家属正与滑雪场商量善后事宜,此事还在进一步的调查中。

随后,崇礼区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近日,两名来自北京的滑雪爱好者分别在崇礼区两家滑雪场滑雪时意外受伤,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公安、旅游等相关部门随后到现场开展调查。通报称,进入雪季以来,各雪场在基础设施、接待能力、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崇礼区相关部门和各滑雪场进一步加强了滑雪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管理。

“滑雪是一项有趣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安全是第一位的。”通报提醒广大滑雪爱好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根据技术水平选择相应级别的雪道,初学者一定要在正规教练陪护下滑雪,熟练滑雪者也要注意做好相关安全防护。滑雪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受伤,一定要及时拨打雪场的救助电话,寻求医疗救援。


专家说法>>>>
滑雪达中级属极限运动


雪道分初级绿道,中级蓝道,高级黑道,专家级双黑道,根据坡度不同,适合的人群也不一样。资深滑雪爱好者大山介绍,滑雪也分级别,一般人适合初级滑行,前期需要教练带入门。到了中级以上,可以算是极限运动。作为体育竞技项目,滑雪是有风险的,在国际重大比赛现场也会有职业运动员丧命。

大山从2003年开始滑雪,当时滑雪还属于少数人的爱好。到了最近两三年,滑雪者越来越多,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少人存在误解,认为雪很软,摔倒了也没关系,但在雪道上,重力加速度下高速滑行的人无异于“巨大炮弹”,很可能会冲出雪道,更加危险。大山回忆,最近几乎每年都有滑雪事故。曾有滑雪者因没有佩戴头盔摔倒后当场死亡的,也有初学者为了寻求刺激或者满足虚荣心,到中级雪道滑行。大山经常遇到初学者向他询问,怎么最快能滑行高级道。

滑雪者自身对安全的轻视是发生事故的一大原因,甚至还有初学者休息时坐在雪道中间聊天,上周末,大山在万龙滑雪场中级道,5分钟就看到三起这样被撞的。

另外,滑雪者应该遵循国际雪道原则也就是“交规”,在雪道上滑行尽量远离其他滑雪者,保持相对距离,给自己和他人留出调整的距离。

滑雪场的安全防护也要到位。大山认为,雪场应该安排更多巡视员实时巡逻,也可以配备广播提醒滑雪者。此外,滑雪场防护网应该加深,横向护栏离地缝隙大,人在滑倒后高度低,很容易从下面滑出去。但是缝隙太小,人被撞在防护栏上可能也会发生意外。

滑雪教练王林宝提醒滑雪者,在雪道中间停留十分危险,如要休息,应在雪道两边,且观察上方滑雪者的行进路线和速度。雪道两边必须安装防护网和软性海绵,保护摔倒的滑雪者。

滑雪垂直社交服务平台滑呗App创始人杜海军认为,目前滑雪热导致滑雪指导员的人数跟不上滑雪人员的数量。大家对这项运动的认识没有清晰的概念,滑雪需要专业技能,也要了解相关器材知识。

转自新京报公号

徒步入门指南

0
0
郑重提示,本文是仅适用于中长距离轻装徒步的入门级指南。此处特指为期二到六天,需野外露营的轻装徒步旅行和穿越,不涉及登山等技术型户外内容。

昨天有一位朋友问我,能否给她推荐几篇关于徒步准备工作的文章,在网上没找到我理想中的,于是决定自己勉力写一篇。

徒,步行的意思。每个人徒步的路线,目的,心态,体能等等都有差异,然而有两件事情却必须相同,那就是安全和环保。请记住户外的口号: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首先要强调,信息
不论是自己制定路线还是跟队,都要对路线有充分了解。信息一项包含很多内容:

1,当地当季气候。
包括每天最高最低气温,晴雨几率,日出日落时间等。气温直接决定所需睡袋和衣物的厚度。温差则提醒我们衣物的搭配,要注意是否穿脱方便,取用方便。春秋出行,我一般是两件长袖,一件uniqlo薄羽绒服,一件冲锋衣。请避免雨季出行,大雨会导致河流暴涨,山溪拦路,道路泥泞,增加徒步的困难,在户外,困难增加等同于危险增加。日光强,则注意遮阳和防晒,尤其手部和颈部,薄的长衣长裤可以避免皮肤被曝晒和被灌木划伤。日出日落时间影响每天路程长短的安排。另外,该路线是否会受风沙,下雪等特殊气候影响。风沙大要做好避风考虑,帐篷背包要注意密封。下雪下雾容易迷路,雪地行走要带护目镜,避免雪盲。高原徒步要充分做好高反应对措施。不建议首次上高原的人进行徒步,因为对自己高反症状缺乏认知,加上疲劳,很容易对身体情况失去正确判断,而且徒步路线往往人烟稀少,出现意外难以及时救助。

2,路面情况。
包括路面平整度,每段路爬升和下降高度,是否有急坡,是否有危险地段,是否有关卡通行限制等等。砂砾坡路要特别注意防止滑跌,大石块路要注意防止崴脚。是否涉水,有较宽的河流,有泥泞路,以及沿路灌木高低等都要预先做好应对。

3,路上情况。
包括是否可能遇到其他行人和居民,是否有水和食物补给点,是否可以车辆衔接,是否有路标,是否有信号,是否有合适的营地,当地有无特殊习俗和活动等。还要了解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情况,有凶猛动物出没就别去了。

扎营点要做好多手准备,因为一天的行程有可能提前或者延迟。扎营一般选在平坦向阳,草浅,相对开阔,有水源,非风口,无落石的地方,任何水源都不要直接饮用,如果不能烧开喝至少也要过滤(滤水片或自制过滤装置)。如果是高海拔地区徒步,尽量在海拔较低处扎营。选取牧场扎营有利有弊,可以避开狼,但牲畜多的地方水源里的细菌也会更多,牧场扎营不要把食物等留在室外,可能会遭牛破坏。营地不要过于接近水源,避免地面潮湿,如果有下雨的迹象,则注意帐篷周围的排水。营地地面软硬应适宜,以地钉能牢固打进为标准。地钉对于帐篷的稳定非常非常重要,打入时要向内45度倾斜,并检查好是否牢固,营绳不要拉得太紧。帐篷开口要侧避主风向。搭帐篷前先检查地面,是否够平,是否有尖锐物,是否有小昆虫活动。搭好帐篷后不要任其敞开,要拉好帐门或防虫网。如果山林穿越,没有当地向导的协助和许可,尽量不要点篝火。

4,路标及路线。
预先可以在地图和google earth上反复了解地形地势,争取默然于心,不过实地情况总会有所偏差,最好再结合前人的经验和图片,找好路标。量力制定每日行走距离,充分考虑道路难度和变数,准备好下撤路线和应急路线。可以根据GPS,但不要盲从,因为有些轨迹点之间的连接与实际道路不同。请马帮,或者马帮加向导对于某些路线来说是必要的,尤其是两天以上无人区的穿越,多一匹马,一名熟悉环境的人,可以减小迷路的风险,并大大节约联系时间。马帮的事情下文结合队伍再讲。
总之,收集信息,多多益善。多读磨房上前人的攻略,参考六只脚上GPS轨迹,还可以提前电话联系当地旅馆老板,马帮,景区,熟人,询问路线最新的情况。


接下来说说装备

在户外,装备也是最可靠的伙伴,而且装备要与徒步路线的情况相配。装备无上限,我仅说入门。个人常规装备有以下这些:
1,登山鞋。登山鞋有好几个级别。高帮重型登山鞋对于非登山类的徒步来说没有必要,很多登山鞋的设计是为了绑冰爪的,对于普通徒步来说沉重的鞋无疑是个负担。平坦道路选择轻便低帮徒步鞋就行,碎石较多的路面,有的鞋底会硌脚。本文所涉及的徒步中,一般都会有山石,溪谷,草地等复杂的路面情况,中帮的登山鞋我认为比较合适,鞋的防滑防水性能非常重要。关于鞋的技术性能,如鞋底鞋面内衬材料,涂防水剂和清洁等等,网上信息很全。一句话概括,买一双好鞋。另外,注意鞋带的正确绑法。注意不要直接穿新鞋徒步,先磨合一段时间,免得磨脚。注意鞋子大小,前端预留一点空间,出行前将脚指甲剪短。可以考虑再带一双轻便的鞋,营地使用或者湿鞋后应急。
2,袜子。不要轻视袜子,我建议穿专业的袜子,对脚的保护和吸湿效果都更好,袜子带两双,最好有一双薄的。
3,登山包及防雨罩。简单讲有三点:牢固,背负,悬挂。牢固主要针对拉链和背包衔接,背包包底的缝合,背包和背带之间的缝合,面料密度。背包防水很重要,与防水涂层和面料有关,但效果不好预估,可以采取弥补措施,将睡袋和衣物用可密封的塑料袋包装。一定要用防雨罩,防雨罩还可以防尘和减少沿路钩挂。背包的背负系统,采用内支架较普遍,背带和腰带能将身体与背包缚在一起,整体受力,减轻肩胛负担,购买背包一定要满装试背,并调节背带和腰带到合适的长度。悬挂系统对于入门级来说可能不是那么重要,这里主要针对防潮垫或睡袋的外挂。背包的容积以L来表示,几天的徒步一般选用50-55L左右的背包就够了,这需要将防潮垫外挂,有时防潮垫外挂就没有办法套上防雨罩,所以还要考虑防潮垫独立防雨。至于装包技巧,我只强调两点,一是重量均衡,睡袋在下重物靠上,背包装好后以能够独自竖立为检测标准。二是取用方便,水和小垃圾袋放在外侧袋,药品墨镜帽子防晒霜纸巾等放顶小袋,雨衣外套等常用品靠上放,便于取出。食品注意密封好,不要带零食和过量食物,食品下文再讲。关于登山包的选购,网上有大量经验贴和使用测试,不多赘述。
4,随身小背包。轻装途中,大包上马,小包随身。随身必须携带的物品有,外衣或视气候而定的其他保暖衣物,雨衣,保温杯或水瓶,防晒霜和墨镜头巾(根据路线),纸巾和路餐,头灯。这些物品可以保证你在和队伍失散后不至于马上陷入困境。随身小背包以轻,受力好为主。女生的话,我推荐凯乐石双肩可折叠彩色皮肤包。

5,双手登山杖。对于初次使用登山杖的人来说可能不太适应,最好学习正确使用登山杖,因为山路较长时,登山杖是很好的助力。登山杖说四点,一是行走时手腕要套进腕带,手腕借力,握杖不要得太紧。二是调节登山杖长度到正确高度,即小臂和大臂呈90度。上山时登山杖长度收短,下山时登山杖长度放长。内锁式登山杖应确保拧紧,而且要先将最下节放完后再释放上节。一般徒步可以选择内锁式登山杖,湿冷环境可以选择外锁式,因为外锁式比较容易操作。三是不要用登山杖来进行互相拉拽。四是不要拆掉杖托,就是杖头圆形的塑料圈,杖托可以避免杖尖入泥过深或者扎入石缝。
6,帐篷。野外露营专用帐篷是内帐和外帐分开的全包式帐篷,其性能重在防雨和稳固。容易搭建也很重要,预先演练几次为妙。较好的帐篷,如阿尼玛卿单人帐价格是1千多。搭帐篷要用地钉和营绳把外帐拉开,内外帐之间留出空间,让雨水流走,就不会浸湿内帐。我曾经在内外帐之间夹过大塑料布,效果还行,主要是难以好好固定。我个人有过帐篷进水的惨痛经历,所以提醒大家,地垫放在帐篷中间,鞋子不要贴帐子,物品要收进背包,套好防雨罩。
7,睡袋。羽绒睡袋和棉睡袋的对比有点复杂。一般来说羽绒睡袋价格高,轻而暖。有人认为羽绒睡袋在人躺上后会被压缩从而减弱功能,我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地垫来看。帐篷和睡袋的作用是避免对流散热,而地垫的作用是避免传导散热,从对流的角度来说人体下方的羽绒睡袋是否被压缩根本无足轻重,与其纠结睡袋不如买好的地垫效果更明显。我建议在高冷地区徒步时用羽绒睡袋。睡袋有两个指标,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比如-5度,0度,5度等等,根据当地夜间气温选择睡袋,以舒适温度为参考指标,至于这个指标是否准确,那就要看品牌了。

8,地垫。地垫的种类和品牌不少。THERM-A-REST的自充气地垫大约1千多,4000米0度使用,效果不错。我个人比较喜欢蛋巢,几十到几百都有,舒适性好,就是体积大,但如果外挂适宜,也没有问题。常见还有一种呈卷状的泡沫铝膜防潮垫。地垫的作用是隔热防潮。一种说法是,泡沫部分的功能是隔热防潮,铝膜的功能是反射热量,按此说法铝膜朝上还是朝下我觉得区别可能不大,毕竟都还隔着睡袋,所以我是朝上用的,地面粗糙时铝膜朝下容易磨损剥落。但是根据我专业上的知识,金属防潮性好,而且防潮总是做在保温下面,避免保温材料潮后性能受影响,这样来看铝膜应朝下。总之具体要看所采用的泡沫材质的属性。顺便说一下救生毯,救生毯很小很轻,还能防雨,有难度的路线不妨带上。
9,雨衣和透明胶。通常一次性雨衣足以应付。如果路上灌木较多,可以选厚一些的一次性雨衣。雨衣随身,重量须轻。透明胶是我每次出行必带的,可以绑东西,粘补雨衣和塑料袋。
10,雪套。泥泞或者草深的路,可以戴雪套,避免膝下湿透,雪套还可以帮助渡过浅窄的小溪,避免水从鞋口直接灌入。购买雪套时注意雪套下端的绑带是否牢靠,是否和你的鞋底匹配。
11,头灯及电池。头灯也是我坚持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因为无法预知是否不幸要走夜路(徒步最忌走夜路)。营地灯比较重,头灯还适用于天黑以后解决各种个人问题。
12,炉头和餐具。炉头有分体式和一体式两种,各有短长,网上分析很多。我一直用火枫的分体式,没什么别的经验。餐具一般都用铝套锅和不锈钢分截筷子。

13,冲锋衣和其他保暖衣物。温差大的有风天气,冲锋衣必不可少,它能减少身体水分快速蒸发。保暖衣物很重要,寒冷情况下人体机能会迅速下降,抓绒衣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在潮湿的情况下也能保暖。冲锋衣(又叫硬壳)和抓绒衣都有很多户外品牌,良莠不齐,优质的冲锋衣很贵。个人认为最好不要买带抓绒的冲锋衣,不灵活,性能也难保障。
14,换洗速干衣物。不必多,备用一条裤子一件衣服就行,根据路线选用。
15,头巾,遮阳帽,墨镜,手套等,根据路线选用。
16,防晒及洗漱卫生用品。我建议不要使用一次性和繁琐的包装。推荐使用旅行空瓶,注意最左边按压式的易漏。对女生而言,徒步过程中建议用卸妆水代替洗面奶,并将用过的化妆棉带走。

17,相机等设备及充电宝。不用多说。注意低温对电池影响。
18,保温水壶或水壶。寒冷天气喝凉水对身体非常有害,早上在营地烧好开水装入保温壶,中午可以不烧水。轻装徒步,有条件可预先购买小瓶矿泉水,每天随身携带一瓶。如果是温度舒适,行走不超过8小时,路上两瓶矿泉水基本能够满足需求。炎热天气中的徒步,尤其要保证饮水量,及时补充水分。当然,最好不要在炎热和寒冷的天气徒步。还有一种带吸管的水袋,个人认为不必用于轻装徒步,徒步强度不大,双手可以解放出来,只要注意水瓶放置好不要丢失滑落就好。
19,工具。如折叠刀,小剪刀。
20,路餐。虽然这是个丰俭由人的项目,最好还是“从轻从俭”。徒步途中只在早晚生火。午饭就靠各自携带的路餐。路餐以高热量,易吸收,便于保存为主,辛辣油腻体积大吃得慢太甜太咸的食物都排除。废包装应随身携带所以包装必须精简。在我所有的尝试里,成功的有:泡腾片,混合果仁(杏仁,核桃,蔓越梅,花生,葡萄干等),卤蛋,鱼肉肠,黑巧克力,少量话梅或山楂卷,海苔(所有带独立小包装食品都最好拆开后合并到塑料袋里),铜锣烧,切片面包。面包和蛋糕类虽然不如饼干类体积小,但抗压,入口也没有那么干。不要随便吃野果和蘑菇等食物,毕竟咱们不是贝爷。
个人装备就这么多,新手实在不知道怎么买装备,就去迪卡侬吧,那里东西比较齐全。

除了个人装备之外,还有集体装备:
1,药品。外伤,解毒,防驱蚊虫药(偶尔蛇药),胃药和腹泻药,降烧药等药品,可以队员分担携带。高反药可在高原地区当地购买,据说药效更好。友情推荐板蓝根和青草膏。
2,联系和导航用品。包括救生哨(救生哨的使用要提前学好),可调频对讲机,GPS。个别时候需要卫星电话。路书,领队一定要先写好。
3,开伙物品,包括气罐,炉头,挡风板,火机火柴,取水容器。气罐和火机火石均不能过安检,需要预先查好当地或沿途哪里购买,火柴和火机都要备好并分开保存。气罐和炉头的数量根据人员数确定。如果是高海拔地区徒步,要买高山气罐。气罐有不同规格,我只用过230g扁气罐。根据我的经验粗估,普通路线保守使用,每人每天按0.3-0.4罐气计算满足基本使用需求。我上次出行,早晚两顿生火,只烧水煮粥煮面,属于节俭型,9个人2天,用了5个230g扁气罐,仅供大家参考。炉头按每2-3个人一个,人多的话同时开两三个炉头,一个烧水,其他的煮食。挡风板有的话可以带一个。生火要避风,避开易燃物,先清好周边,用石头固定好气罐和炉头,避免歪倒。取水可以用折叠桶,或者水袋。如果人多,水袋比较好。队中需要有几个人带大点的套锅,煮水煮饭都更快捷。
4,共公食品。米饭和粥不容易煮,要不停搅动(一定专人看守),否则就会糊,没经验的话还是煮面条妥当,目前我还没发现好的速食大米。烙饼是个好选择,面粉也易携带。用蛋托带上鸡蛋吧,鸡蛋能将饮食质量整体提升一个档次。把面粉和鸡蛋和在一起加点糖,烙成鸡蛋饼,抹上果酱,就成早餐。而且没有比紫菜蛋花汤更简单受欢迎的东西了。肉类主要靠腊肠和塑料包装火腿,肉松鱼松也行。蔬菜选不易压坏且容易煮烂的,比如平菇就不如口蘑。青椒,黄瓜,土豆都可行。像西红柿这种东西,准备硬塑料盒携带,但凡保护得当,就是神器。如果想省地儿省力,脱水蔬菜种类很多。水果最推荐苹果,能连皮吃还易储存。方便面和榨菜,虽然我不喜欢,但并非一无是处,胜在一个快字,对口味有要求的可以考虑韩国方便面。早餐的选择很多,麦片,泡饼,煮蛋,冲热可可(强推)或煮茶......不要带罐头装的食品,所有食品的包装都要容易二次封闭。别忘记油盐,火枫的调料瓶套装不错,用塑料瓶和塑料袋装也行。既然有驮队,共公食品就可以单装一个袋子,不必人人分担,毕竟有垃圾在内,容易弄脏其他东西。
5,防雨驮袋,即防雨编织袋和扎口绳。雇佣马帮的时候要提前准备,防止背包进水或者灌木磨损。马帮的收费方式不同,提前问清楚,马夫是否单收费,马夫是否需要单独加一匹马,按包收费还是按马匹数量收费,等等。通常一匹马可以驮两个袋子而一头牦牛可以驮三个袋子,但是最好雇牦牛同时也雇一匹马应急。
6,牢固的大垃圾袋,所有垃圾包括废气罐都要带走。离开营地前应检查是否已恢复如初。
7,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绳,救生毯,可根据具体路线选择。
8,天幕(备选)。主要功能是下雨时做饭。

虽然说有备无患,但装备绝不是越全越好。徒步,亦关乎生活态度和生存技能。装备轻量化是针对重装而言,而且某种程度上非常依靠经验,并不适用入门级的徒步爱好者,但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它的概念。千万不要以为轻装就不需要注意背包的重量,因为驮队未必可靠,和车辆未必无缝衔接,要做好一切靠自己的准备。不可否认贵的装备更好更轻更小,但轻量化并不等于昂贵化。第一,选用适当级别和设计合理的装备。第二,一物多用,比如衣服当枕头,袜子做垫层,防水袋充当取水袋,登山杖支撑天幕。第三,精简物品,比如用大包抽纸巾代替独立包装的湿巾或卷纸,用薄羽绒服代替抓绒衣,去掉药盒,钥匙链,标签等所有食品和物品的非必要部分以及包装,我只带牙刷头。第四,节约空间,比如炉头放进套锅,利用背包分仓和顶袋避免多余的收纳袋。第五,增加个人技巧,比如没有必要携带功能特别多的军刀,剪刀和小折叠刀一样可以做很多事情,用细沙清洗餐具油污就不必浪费纸巾。等等。


再来聊一下队伍

很多徒步行为是约伴组队进行的。每个人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还要关怀队友,既然选择了团队,就要把自己当成团队一员。人员安全高于完成目标,及时下撤。我们可以依靠,但不要依赖领队和同伴,提高个人安全意识,也是对团队负责。
队伍出发前需要确定领队,收队,人数多时还需要中队,这三人携带对讲机。行进中不仅前方视野内要有一到两名队员,还要关注身后的队员。有些路线林木多灌木高,视线受阻,这时穿着鲜艳的衣物,以及增加会合次数则非常有必要。山中如果起雾,前队则要注意控制行进速度。如果岔路较多,则应沿路留下标记,比如摆石头或者地面划出箭头,沿路系绳的方式我认为并不可取,鳌太那样的路线毕竟是极少的。系绳不美且容易误导将来的队伍,如果真的认为有危险,那么减缓速度,保持队形紧凑才是最直接的方式。队员个人不要离队抄近路或者探险,很多时候看起来的近路并不可行。我认为保持队伍行进节奏对于初级徒步体验来说至关重要。
之前提过马帮和驮队的问题。马帮或驮队是当地的居民,语言沟通可能不顺畅,而且马帮的行走速度较快,大部分情况马帮不可能和队伍保持同一速度,所以不要完全依赖马帮。和马帮协商时要明确每天扎营的地点(复杂路线最好打印出地形图确认),尽量一天中多设几次汇合等待。马帮如果能够随队,那是最好,涉水时可以骑马,休息时还能取用物品。

最后,不管进行了多么周密的计划,健身和拉练仍然最重要。体力是徒步的第一保障,危险多是发生在身体状况不好,注意力分散的时候。

就说这么多,还请高手们多指正。
希望我的这位朋友能享受她的第一次徒步旅行。希望大家,善待生命,维护环境,一路平安。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个人纪行”,一个以人文角度记录徒步的平台,欢迎关注并投稿。

20170209山东临沂一名10岁女孩卷入滑雪场传送带丧生

0
0
来源 http://news.ifeng.com/a/20170209/50670350_0.shtml

9日上午10时许,山东临沂茶山滑雪场内,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在上坡摔倒后被卷入传送带,最终死亡。9日下午,涉事滑雪场向北青报记者确认此事,并表示事发后该滑雪场已暂停营业。

​目击者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事发当时,“小女孩在上坡时摔倒,头发和胳膊卷进了传送带,左肢截断,左肋骨多发性骨折,断裂了肋骨穿破内部脏器,造成死亡。”与此同时,有目击者质疑称,事发后滑雪场内工作人员并未及时处理此事。

9日下午,北青报记者以顾客身份致电茶山滑雪场询问此事,工作人员确认小女孩卷入传送带死亡一事,称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具体细节不方便透露。他介绍,事发后,滑雪场自今日已经停止营业,已经团购的顾客可以选择退票。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除了这起突发事故,暂停营业还因为“现在滑雪场内的雪质不好,达不到要求了。”

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出事的滑雪场传送带中间及两端位置都有紧急制动的开关,“可以关停传送带”,同时,他介绍,滑雪场内高级道、中级道及练习区域雪道都有处理突发情况的工作人员。北青报记者询问小女孩出事时,滑雪场内是否有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回复称“不好说”。

9日下午,涉事滑雪场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2016年茶山滑雪场滑雪季结束。”公开资料显示,涉事滑雪场占地500余亩,场内包括大型架空滑雪双人吊椅高级道一条、高位拖牵及魔毯中级雪道两条、练习区域魔毯雪道一条。有适合初学者的初级雪道,单板区域以及儿童娱乐区,单条雪道全长1000米以上,雪场面积近300000平方米,雪道宽度达到100余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在场滑雪。

(北青报记者 张雅 实习记者 刘思佳)

最新进展:

临沂官方通报茶山滑雪场小女孩身亡:负责人已被控制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官方微博@兰山发布2月9日下午发布通报称,2017年2月9日上午10:38分左右,李官镇茶山滑雪场一名10岁(女)游客在乘坐雪地传送带上山时摔倒,头发和胳膊被传送带挤住。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施救并第一时间拨打了120和119,李官镇、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迅速到达现场并进行积极施救。该游客经医生现场诊断,确认已经死亡。事发后,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由安监、质检、旅游、公安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长带队前往事发现场进行调查。目前,滑雪场已停业,滑雪场负责人已被控制,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转载:绝命旅行:一群中国游客的生死32小时

0
0
来源http://news.sohu.com/20170209/n480282476.shtml
       
        工程师刘金灿躺在伊丽莎白女皇医院(Hospital Queen Elizabeth)的病床上,多功能护理床会随着身体的翻动略有晃动,时常让这个湖南人以为自己仍然身浮在大海之中。
  “迷迷糊糊中常以为睡在海浪里,然后吓醒,这太恐怖了。”刘金灿说。
  几天前的1月28日上午,中国农历正月初一,马来西亚沙巴州哥打基纳巴卢(Kota Kinabalu)海域,刘家5人坐上一艘游船,与另外23名中国游客和3名马来西亚船员一起,前往56公里外的环滩岛(Pulau Mengalum)。
  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前后,游船沉没。32小时后,22人生还,3人罹难,6人失踪。2月4日,马来西亚搜救人员在中国游客获救海域13海里外发现一名女性遇难者遗体。次日,当地警方称,经DNA检测确认,遇难者遗体是本次沉船罹难的中国游客。
  截至发稿时,仍有4名中国游客和1名船员失踪。
  
  正月初一,早上七点三十分,安徽游客董梅和女儿冬悦离开加亚中心酒店,前往丹容亚路码头。此前,冬悦从旅游app“蚂蜂窝自由行”订购了“环滩岛一日游”套餐,她们被旅行社安排到了这里。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春节出国旅行。在一篇题为《出境旅游成中国中产阶层春节“传统”》的报道中,英国《金融时报》称,600万中国人在今年春节出境旅游,打破去年创下的逾570万人的纪录。
  董梅和冬悦选择的“一日游”正是这新“传统”的一部分。
  眼前的码头因临近丹容亚路得名,它更像一座两米宽、数百米长的混凝土桥梁,搭建在哥打基纳巴卢西面的海滩上。码头两旁是菲律宾裔渔民的家,由一个个高脚木屋组成的村落,同样搭建于海滩,木屋下面潮涨潮落。
  高脚木屋里的菲律宾人多以捕鱼为生,他们的收入来源除了捕鱼,还包括雇佣于华裔船东,为游客提供船运服务。男人出海时,连接高脚木屋的木板桥上时常是奔跑的孩子和狗。
  沙巴州旅游文化与环境助理部长拿督彭育明事后澄清,丹容亚路码头并非供游船使用,官方允许的游客上下船地点是亚庇码头、丝绸港码头和丹容亚路香格里拉度假村的码头。
  彭育明称,按照官方规定,游客若在当局指定的码头上下船,船家必须呈报所有游客的相关资料。若在非法码头,船家完全可以罔顾官方条例。
  
       2017年1月28日清晨,一名身穿红色衣服的导游带着75名中国游客来到丹容亚路码头,他用流利的汉语安排中国游客们分别搭乘4艘游船,前往环滩岛。
  在跨上那艘双体游船前,母女俩吞下晕船药,喝下大瓶矿泉水。她们坐在右侧前排的位置,一起坐下的还有其他26名中国游客,包括华为员工李锋一家三口。
  导游登记游客姓名时,只登记了李锋的姓名,没有登记李妻和他们不足10岁的女儿。沙巴警方因此一度认为船上只有26名乘客。
  对于这条船上的许多中国游客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来马来西亚沙巴州,没人知道丹容亚路渔村里的这个码头仅能停泊渔船,更没有人知道这艘即将沉没的双体船,是根本不能用来作为环滩岛海域的游船。
  游船沉没后,船只设计师丹尼尔多迪在社交媒体表示,出事船只负荷30人以上为超载,更重要的是它的设计不适合环滩岛附近海域风浪,并且船只注册的用途是用于其他海域的研究。
  游船还是破浪前行了,穿过加亚岛附近海域,继续往西。
  船行不久,有些游客就开始呕吐。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前后,工程师刘金灿的妻子刘娟看见水手拎着桶从船头走向船尾。
  “我一下子就慌了,因为影视剧里在船上拿水桶,往往意味着船进水了。”刘娟说。
  她回头望去,海水开始从后面漫进船舱。
  海上沉浮
  南中国海把马来西亚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接印度尼西亚。因为汉语的普及和地理位置靠近中国,这里的岛屿和海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
  一位当地华人说,地图上的东马来西亚像一个狗头,“我们沙巴在狗脑位置,狗嘴那里靠近菲律宾南部,前些年穆斯林组织阿布萨耶夫武装在那里绑架过上海游客。”
  游船在“狗脑”西面的海域逐渐沉没,舵手沙里扎(Sharezza Sslian bin Salian)和船员阿曼阿都(Aman bin Abdul)、阿瑞卡欣(Abshoi Kassim)开始通知游客们跳海。
  在孩子和女人的哭声中,众人陆续跳进海水里,除了刘金灿的父亲刘宏源。这位51岁的湖南农民做了一辈子的泥水匠,这几年被儿子们接到深圳,在长子所在的工厂做杂工。与这船上的许多中年游客一样,他不会游泳。
  面对妻儿“跳啊”“跳啊”的叫喊,刘宏源穿着救生衣,终究没有跳下去。他站在慢慢下沉的船头,直到游船完全沉没。
  海浪袭来,刘家兄弟再也没有找到他们的父亲。
  4个救生圈和一根长绳将剩下27名游客及3名船员联系在一起。众人如泡沫一般漂浮海上,任由海浪拍打。马来西亚船员们告诉中国游客,落水地点是航道,很快会有其他船只路过,那样大家都获救了。
  无人怀疑船员的说法,直到28日下午三四点钟后。游客们再问船员,得到的答案是“I don’t know(我不知道)”。董梅更加焦急,她不停地问女儿:“船什么时候来救我们?”冬悦告诉妈妈不要说话,保存体力。
  天黑之前,沙里扎和阿曼阿都游走了。没有游客知道他们上岸的具体时间。根据当地媒体报道,上岸后,他们没有立即报警。
  28名中国游客中,包括广州培正学院英语系何同学一家5人,父母、姐弟俩和姐姐的男友。在儿子的记忆里,父亲何润垣在番禺(区)钟村卖菜,一辈子辛苦,鲜有时间出国游玩。
  何同学说,沉船第一天,附近有船只经过,但船上人没有发现落水者,等大家游过去,船已远去。
  太阳从西面沉下去时,黑暗接管了海面,海水渐冷。深海里的鱼群游上来,开始咬漂浮在海面上的人们。担心睡着就再也醒不来,没有人敢睡觉,带着手机的游客每隔一小时给大家报时间。
  除了海浪的声音,还有小女孩(李锋女儿)的哭声。远处影影绰绰有五盏灯火,但众人无法游过去。冬悦说:“应该是渔船在晚上作业,但海面的距离与陆地不一样,看着很近,实际非常远。”
  
  事发前一天,董梅母女俩从上海飞来沙巴州亚庇机场,入住酒店时已是凌晨3时30分。
  休息了半天,她们前往红树林看长臂猿和海滩落日。在亚庇海滩的游船上,这位安徽大学毕业生和女儿最后一次合影,她们看见了沙巴州落日和落日后的萤火虫。
  第二天,照片与相机一起沉入海底。
  1月29日的天空渐渐亮了,太阳没有从东边的海岸线升起来。与昨日下午的暴晒不同,早上是阴天,海水冰冷。
  天亮之后,董梅眼睛迷离,嘴唇变成乌青色。冬悦抱着母亲,阻止她主动喝海水。女儿把母亲抱在左肩头,诉说此前母亲的诸多承诺,要她活着回去兑现,母亲重复只有一个字:“好。”
  状态恶化的还有苏州少年沈昊天。清晨时分,他开始出现幻觉:“我不要再演戏了,我不要当男主角,我要过好自己的人生。”
  在冬悦的记忆里,沈昊天爸爸沈江建的状态更加糟糕。他主动喝下海水,接着是狂吐。“然后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不久就过世了,他是第一个死亡的游客,比我妈妈还早几个小时。”
  灰蒙蒙的早晨,在死亡之前,沈江建用微弱的气力托付其他落水游客照顾好自己17岁的儿子。这条船上有7名苏州游客,除了沈家父子,还有他们的朋友谢泺夫妻俩和严衍新一家三口。
  状态同样糟糕的还有马来西亚船员阿瑞卡欣,因为皮肤黝黑,中国游客叫他“小黑”。小黑面部浮肿,他抢到了别人的水和食物。
  海水里浸泡20小时后,淡水成了最珍贵的资源。
  几天后,有江苏游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大家在包里发现一瓶水,一人喝了一点后,剩下的都留给小女孩了。
  一位湖南游客说,那几个苏州人先喝,留给小女孩的只有一点点。她在说这话时,伸出一根手指,“仅仅有手指那么厚。”她的说法得到另一位游客的证实,“一瓶矿泉水,留给孩子的大约1厘米深。”
  没有游客知道船员阿瑞卡欣消失的确切时间。他留给游客们的记忆是不停地趴在别人身上。冬悦说:“他把我妈妈压在水里,我就吼他,让他离开。他的状况超级不好,他自己彻底放弃了。”
  阿瑞卡欣21岁的妻子至今仍相信丈夫还活着,只是暂时没有找到。
  上午九时,阳光炙热,海面白茫茫一片。
  这天上午,李锋的妻子死了。不久,他们不足10岁的女儿也死了。
  4个救生圈漂浮在海上,属于4个不同家庭。落水24个小时后,董梅的身体急剧恶化。冬悦向江苏和广州游客借用救生圈时,都被拒绝。
  2月2日晚上,躺在伊丽莎白女皇医院的病床上,她说:“这些我能理解,毕竟在生死面前,每个人都希望多一道保障。”
  女儿想起自己年幼时母亲讲过的童话《海蒂》,海蒂姑娘和爷爷住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山顶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在英国读书期间,冬悦从不去瑞士,母亲最想去阿尔卑斯山,女儿想把那风景留着和她一起去看。
  泡在海水里,女儿说:“你答应我们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母亲又一次回答:“好。”这是她最后的声音。
  这天上午,死在海水里的游客还有广州菜贩何润垣和武汉人张小坤。
  90后姑娘张小坤半年前嫁给了铁道工程师魏寅。今年春节,夫妻二人同来马来西亚,同在一条游船上。
  “我不会原谅他”
  环滩岛面积1000英亩,最短直线距离1.8公里,最宽是4.5公里,岛因其形状酷似圆环而得名。公开资料显示,环滩岛在1998年金融危机时,被政府卖给了当地华人,成了私人岛屿。
  这里的白沙滩和宝蓝色海水曾经是欧美游客的度假胜地,如今被中国游客占领。1月28日,环岛海滩成了沉船游客未能抵达的彼岸。
  未下船的父亲被海浪冲没后,刘金灿夫妇与别的游客分享了一个救生圈,刘兄、刘母与一对成都夫妻趴在另一个救生圈上。第二天午后,刘母对刘金灿说:“你哥哥快不行了。”
  刘金灿夫妇游到母亲的救生圈边。母亲对长子说得最多的是:“倩茜还在岸上等你。”倩茜是他的妻子,同去沙巴游玩,那天留在酒店,没有登船。
  母亲继续告诉儿子:“你爸爸还没有找到,我老了还要你养。”

  获救之后,在伊丽莎白女皇医院,刘家兄弟的病床比邻而置。刘金灿说:“我一直坚信我们能获救,因为我一家人都在水里。”他在说这句话时,对面病床的刘母掩面而泣。
  每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游客都无法忘记刚刚在海水里的32小时。
  谢泺嘱咐冬悦定期拍打沈昊天,防止他睡着喝海水。冬悦在照顾沈昊天前,曾希望苏州游客范利霞(严衍新妻子)照看董梅。为了不被海浪冲走,她把母亲的遗体绑在绳子上。
  冬悦回来时,董梅的那件橘黄色的救生衣穿在严家女儿身上。这位17岁的高中生说:“救生衣有尸体味。”
  “范阿姨,我妈妈去哪里了?”
  “你妈妈绑在左边这根绳子上,好着呐。”
  “你能不能帮我拉一下绳子?”
  几次请求后,范利霞拉了一下绳子:“噢,这里绑着别人的大包,你妈妈在另一根绳子上,那根绳子被解开了,所以她漂走了。”
  冬悦嚎啕大哭。
  严家女儿说:“姐姐,对不起。”冬悦说:“你根本不理解没有妈妈的感受,因为你妈妈还在你身边。你怎么可以穿着我妈妈的救生衣,说有一股尸体味?”严女继续哭着道歉时,其父严衍新打断了女儿的话:“别人家的事情你不要管,我们先活着再说。”
  冬悦的回忆得到其他游客的证实。获救之后,这位拥有两件救生衣的苏州男子成了所有中国游客中伤情最轻的人,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2月2日上午,冬悦用英语与女皇医院她尊重的一位心理医生大吵一番,原因是医生建议她与严衍新握手言和。
  “我不会原谅他,我会记恨他一辈子,他拿走了我妈妈的救生衣。”
  幸存者
  下午的阳光酷热,铁路工程师魏寅的嘴唇开始发抖。
  南中国海洋流涌动。长时间的漂浮后,中国游客已经远远离开了他们最初的落水地点。在远离航道的区域,傍晚来临前,他们没有看见一艘过往船只。
  远方影影绰绰出现一条渔船,就在三条云彩的下方。魏寅说了一句:“我先过去了。”他朝渔船方向游去,他的选择最终拯救了所有人。大约1分钟后,广州女孩和她的男友跟着魏寅,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
  在众人的等待和担忧中,沈昊天被海浪冲出去数米,他父亲的朋友谢泺游过去,把他拉了回来。谢泺肥胖,浸泡32小时海水后的救援行动,耗尽了他最后的力量。
  渔船从三人消失的方向过来了,越来越大。恍惚之间,冬悦以为自己看见了海市蜃楼。此前一天傍晚,在沙巴海面上,她在大海里看见了徽州古建筑,海面之上有一座牌坊和一条小路。
  确认了是真的渔船,众人没有欢呼,默默游过去。
  这艘渔船的船主是马来西亚华人,船员多为印尼籍。绳索从渔船上扔下,游客们已经没有力气爬上甲板,渔船上的船员跳下海水。冬悦被人拽上甲板后,立即昏迷,然后被矿泉水浇醒,她看见淮安人王献忠正在大哭。王没有找到自己的女儿。
  冬悦对她说:“你没找到女儿,我没有了妈妈。”王献忠说:“以后你去南京,我就是你妈妈。”几分钟后,王献忠在南京工作的女儿杨瑶如被救上甲板。
  苏州少年沈昊天情况危急,被众人急救过来,曾经营救他的胖叔叔谢泺死在了甲板上。
  渔船航行6小时后,1月30日凌晨2时,抵达沙巴海岸边的码头。
  伊丽莎白女皇医院4楼的病房里,除了马来西亚护士和马来西亚公益组织,中国领事馆安排的中资机构志愿者们24小时照看中国游客。两日的暴晒和海水浸泡,让脱水和皮肤灼伤成为他们的主要伤情。
  躺在病床上,刘金灿说:“今后再也不来马来西亚了,恐怕未来几年也不敢下海,这里太恐怖了。”
  冬悦的病房里没有其他病人,旁边的病床空着。半睡半醒时,她常以为母亲双手缠着纱布,正躺在隔壁的病床上,告诉自己要坚强。
  她想起了落水前一天傍晚,母女俩在日落后去看萤火虫时,面对董梅说这里真美的感叹,船员问她们:“今后要不要住在沙巴?”董梅搂着女儿的腰,对马来西亚船员说:“这里适合养老。”

聊聊关于民间救援背后的那些事儿

0
0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心里犹豫了很久究竟该不该写,在国内目前的户外运动大军里,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为什么要写?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去看户外救援这个问题?它的定位在哪里?种种疑问在心里徘徊。在这小编可以很直白的说一句话,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种宣传、推广、造势,甚至是在炫耀、邀功、提升知名度的做法。不排出会有一些社会群体和个人会为我写这篇文章进行狂轰乱炸,然而,我还是固执的打开电脑,坐在键盘前去敲打以下这些文字。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啰嗦一下我个人对国内户外运动的看法,关于这些个人看法,我还是很欢迎和接受大家对我所说的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近几年来,国内的户外运动掀起一股全民运动的浪潮,从简单休闲的野炊、踏青、郊游到徒步、露营、登山,骑行等运动,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对于国民来说的户外认知蜕变,在这些户外运动的引导下,逐步进入了带有专业性的攀岩、速降、冲浪、潜水等等的专业户外运动启蒙时代,同时又开始风靡更多的探险类和冒险类户外运动,例如探洞、溯溪、溪降、越野、漂流等。其实我个人的看法认为,这些都是好事,国民经济增长的时代,体育运动共同发展,全民能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和户外运动,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全民运动。
    说到这里,户外圈子的一些群体可能会说,国内户外运动的发展太快,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化,各类户外运动的基础技能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这点我也非常认同,每一项户外运动,都有该项运动的技能技术要领和安全意识。在这举个例子:有的人说,徒步走路也要学?不就是平常的走走而已嘛。然而,就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误导了很多群体对户外运动的理解。徒步确实是一项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对锻炼身体也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但正确的徒步方式还真的是一门学问,徒步的路况,步伐,节奏,呼吸都是根据个人的体质来调整,如何去调整,关系到你选择徒步线路的行程距离,负重等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协调不好,反而起到反作用,不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激的超过自身体质机能超负荷运动,更会引发各类疾病的突发状况,然而,这只是基本身体机能自我协调。从健康和安全的角度去看,还得着装舒适透气的衣物和适合徒步的运动鞋(在这里小编解释一下,这只是举例说一下适合普通群体徒步健身的运动常识,对于专业性的徒步登山运动,就不一一去详说技术和装备问题),提前了解一下天气情况,带上一些常备的药品,食物和水,做好防晒防雨的准备。这些是普通徒步的基本常识。并不是一些群体和个人所说的“难道走路的也需要学习”那么简单的一句话。
     好了,言归正传,以上是小编简单的举例一个基础的户外徒步基本常识问题,但从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徒步都有那么多的学问,那么文章一开头所描述的各类户外运动项目,可想而知里面包含了多少专业性的知识和技术参数。说了一大堆视乎好像和标题无关的话题,小编自己都认为有点跑题了,小编说那么多,是想阐述一个目前国内户外运动发展的一个弊端,就是户外运动的发展太过迅速,避开国人素质的不均匀和地区对事物发展的接受能力来说,户外运动项目的专业性普及正是目前国内户外运动发展的一个瓶颈,但在国内一些知名运动和登山协会里,已经开启了关于户外运动的知识培训,这是一个福音,也是全国各地户外运动爱好者学习的好机会。小编个人认为,户外运动,目前来说是国内传统体育运动中,一种相互关系存在但性质又不是一个体系的健康运动。导致国内各个地区的户外运动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了社会群体对户外运动的认知和理解,更严重的,是户外运动演变成一个社会产物,有些企业、商家、机构甚至个人都以户外运动为名义,组织及运营相关户外运动的活动,但是,绝大部分以此运动作为商业而进行盈利的同时,是没有相关的资质认证和技术支持,完全忽略了户外运动的本质和专业技术,在组织和运作户外运动中出现各类户外遇险遇难事故,从而引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标题内容。
     户外救援,可以这么说,在国内是一个很敏感的职业。也是目前国内一个很不完善的救援体系,国家建国以来,就已经设立了各类工种的救援体系和系统,在当今社会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唯独户外救援,是一个新的职业物种,可以说是国内刚刚兴起的户外运动的一个产物,户外运动涉及的项目越多,户外救援的领域就越大,救援技术要求就越高。在一个户外发展的动荡时期,建立各地区一系列的专业户外救援队伍,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然而就在这种动荡的格局中,国内也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多支公益的民间救援队伍,咱先就事论事,首先要认知国内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传统道德文化,其次是这些队伍正是秉承传统的道德文化,成立公益事业机构(注:此文章小编阐述的公益事业机构是指民间救援队伍,和社会的一些某基金会,某联谊会等机构无关),这些机构用自己公益、爱心、无私、专业的奉献精神服务于各界社会群体。在近几年的社会报道中,全国各地户外运动遇险遇难寻求求助的新闻比比皆是,参与这些户外救援行动几乎都能看见民间救援队伍无私奉献的身影,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扬,但是,也有很多不知情者在社会舆论当中诋毁甚至指责民间救援队伍,从而产生更多的社会传言和误解,比如说救援队是拿工资的就要为民办事,还有说某些救援队组建队伍是为了制造声势,搜刮资源自己牟利等等,当然,这些传言不排除某些队伍确实是建队谋取私立,但绝大部分队伍还是清廉的,也有部分队伍得到政府机构,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赞助,把这些赞助资源服务于社会,但这些是正能量的社会力量,不能把所有队伍都混为一谈,而真正的户外救援背后那些事儿,能理解的人,其实不多,现在小编和大家具体聊一下户外救援背后的那些事儿,让社会群体更加了解和理解户外民间救援。
     户外民间救援是一个承担巨大个人安全风险的专业性工作,但未必就是一个职业性工作,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一个误区,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职业的救援机构和组织,同样也就认为民间救援也是一项职业工作,实质上民间成立的救援组织,大部分是由有各自工作和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他(她)在各个户外救援领域中,默默的奉献的自己。然而,每次出勤于事故和灾害现场,这些默默奉献的群体,他(她)在默默的承受什么呢?(在写以下的文章过程中,小编刚刚了解到在某地刚刚结束的一起民间救援行动中,遭受到一些社会群体和一些个人的无理指责与无知的谩骂,后面的文字中可能会出现个人情绪的宣泄)。
这些默默奉献与救援事业的群体,他(她)们默默承受的是:
1:经济支出
热心户外救援付出的基本物资,大部分救援队伍的个人装备都是自己采购,专业的救援装备比一般的户外装备要贵很多,因为操作性,保护性和安全性完全不一样。
 
2:训练
每次队伍集训和演练,都是用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家人,朋友团聚相聚的时间,甚至是节假日。训练期间付出的汗水和血水。
3:出队
每次出队的过程,前往现场之前,他(她)们要告知家属和亲人他(她)要去的理由和信念,有些是电话告知,有些是面对面告知,有些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直接奔赴现场,在这里我还原某两个救援队员出队前和家属亲人真实对话和场景;
电话告知出队:
队员:喂,是媳妇吗?
爱人:嗯,什么事。
队员:今晚可能不能回家吃饭了,有一个事故现场需要救助帮助。”爱人:。。。。。。
队员:这次任务有队员和政府的相关机构一起参与救助,我会注意安全,平安回来,对了,这事先不要告诉老人,免得他们担心!
爱人:去吧,一定要注意安全,下班后我去接孩子,家里的事不用担心,饭菜我锅里热着,回来饿了多吃点。
队员:。。。。。。
 
 
 
 
当面告知出队:
队员:爸,妈!接到通知要去一个搜救现场参与搜救任务,今晚可能不回来了。
父母:。。。。。。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队员:嗯,我会的,不用太担心,我会注意安全。
父母:事情办完了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此时看到的是队员背着装备走出家门的背影。。。。。。)
 
这些简单的对话,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但对话中的内涵,值得那些喷子们深思,当你们在不了解事情内幕就喷救援队员时,在各种不符合实际的舆论传言中指责救援人员的时候,你们了解上面所述你们不知道的事吗,个人经济无条件的付出,个人休息时间无回报的付出,个人家属,爱人和亲友的各种担心,因为他(她)们心里非常清楚,当他(她)们的亲人在应对处理各种救援行动时,他(她)们要面对的是山洪、泥石流、地震、塌方、火灾、蛇虫猛兽、摔伤,扭伤、滑落、坠崖等各种高低温的救援环境,要知道这种自发的民间救援是没有社会保障,一切意外事故的发生都只有队员自己默默的承担,这些队员的家属、亲人内心承受的担心与害怕的同时,队员的内心同样承受着一种责任,一种对救援事业的责任,一种对家庭对长辈对子女的责任。。。。。。他(她)们不求回报,不求名利,用实际行动去默默的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道德传统,用这种的评价去形容他(她)们一点也不为过,请问那些质疑他(她)们对救援事业的执着的喷子们,他(她)们哪里错了?当你们坐在电视机前、沙发上、饭桌上。。。。。吃着喝着各种美食饮品,用不符合实际的舆论无知的去评论这些无私奉献的人的同时,救援人员在救援现场吃的和喝的又是什么!别TMD嘴里说的一副自己什么都懂,自己在现场又如何如何处理,好像自己是专业人士一样。你们醒醒吧,理智的看待问题,理智的去做出评论,谁都有家有亲人,他(她)们能勇于的去付出和奉献,承担各种责任,在你们嘴里说出各种指责与“谴责”的同时,这种精神和担当,为什么你们没有,把别人的高尚品质当做是你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不觉得可耻吗?没人逼你们去接触和投入救援事业,但请你们积点口德,学会尊重!
这就是本篇文章要说的民间救援背后的那些事儿,小编已经做好了迎接任然不懂尊重的喷子们的唾沫,向一直坚持在民间救援事业中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
此文章献给即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第三届民间救援技术交流会!
献给全国各地奋斗在民间救援一线的勇士们!
献给全国社会各界支持公益救援的企业、单位、机构、群体和热心人士!
 
 
 
                                           小编:无题
                                            2017-02-17

半月板受伤,7年时间已过去,老师的错误处理,医生的各执一词,导致21岁的我依然无法正常生活。

0
0
2009年半月板受伤,2011年半月板再次受伤,2017年膝盖仍有积液,老师的错误处理,医生的各执一词,导致21岁的我依然无法正常生活

旧的不幸累加起来,导致最后自己成为了真正不幸的人。

我希望我认识的朋友,家人,都可以身体健康,不会受伤。

2009年,懵懵懂懂,在学校的体育课上跳大绳转圈,给同学们做示范动作时导致半月板受伤。

我摔倒在地,体育老师是我们当时的班主任,他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医疗培训,当时没有直接给我送到医院,而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帮我揉受伤的膝盖,做了热敷,还扶着我继续行走锻炼,并振振有词的解释给我听。

一直到第二天,头一晚基本无法入睡,只能坐着,用枕头把膝盖垫起来,当时已经无法伸直,走路都成问题,后,我给妈妈打了电话,在家人努力下,带我去了云龙骨科医院,拍了ct,核磁共振。

检查结果,积液增多,膝盖爆肿,髌骨错位,半月板损伤,印象最深的疼痛就是那次,医生给我做了穿刺,抽了3大管,2小管的积液,至今我都可以清楚的感觉到那冰冷的针管针尖在我的骨头上搅来搅去,没有任何麻醉,后来打了石膏,在床上躺了数月。

医生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下,不应该去揉受伤的部位,不应该做热敷,不应该继续行走,这样只会增加我膝盖里的积液,加重病情,那我还能去怪老师吗?

2011年,当时恢复的不错,但也完全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放肆的跑,跳,而意外又再一次发生,下楼梯时朋友扭伤,摔倒,造成二次损伤。其中也有我一个朋友的原因。

我拖着一条残废腿回到宿舍,给家人打电话,连夜去了医院,当晚只做了ct,核磁共振预约到了第二天,检查结果,韧带拉伤,膝盖里面一个主筋断裂,半月板二次损伤。后,又在家躺了数月。

2014年,我毕业了,参加工作,来到了南方,我喜欢上了户外运动,尽管在下雨天,着凉的时候膝盖会疼,游泳,碰到凉水会抽筋,帮上髌骨带,继续的爬山,徒步。

深圳百公里,50公里,海岸线,山水线,华山,梧桐山等等,我有时也会奇怪,为什么都4年了,我的膝盖还是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我不可以穿裙子,怕着凉,不可以穿高跟鞋,怕崴脚。

2017年2月,我在深圳龙华医院做了复查,医生告诉我说膝盖仍然有积液,大腿肌肉萎缩,半月板1—2级损伤,给我开了外敷的,内服的,还做了一个月的激光和药导,并且嘱咐我不可以做剧烈运动,多进行热敷。还教了我一些在家里能做的一些锻炼,帮助我恢复大腿的肌肉。

昨晚,听着医生的做训练,就听着拉的一声,筋便扭到了,我本来就时常的会抽筋,只为了恢复大腿的肌肉。

小腿差点直不起来,我咬着牙,跳着,坐着下到了一楼,热敷了十分钟,贴上了膏药,这才稍微的能直起来一点。

深圳这些天天气不好,一直在下雨,现在走路都成了问题,一拐一瘸,带着护膝,髌骨带。

昨天,朋友推荐我去深圳一家比较好的骨科医院检查,而那里的医生又告诉我说不可以热敷。


7年时间已经过去。

今年21岁,半月板的问题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

我是一个残疾人,心理负担很重。
Viewing all 390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Latest Images